mobile38365365  > 林业产业  > 林业经济

盐池:“沙漠县城”实现生态逆袭

设置字体大小:【 】 【打印】 【页面调色板  发布时间:2017-12-16


  中国绿色时报12月15日报道(记者 罗浩) 青草芬芳,一望无际,鲜碧如画。如果不告诉你,你肯定无法想象这里是位于毛乌素沙地南缘的"沙漠县城"盐池县,曾经风沙肆虐、黄沙漫卷。
  "一年一场风,从春刮到冬;风吹沙子跑,抬脚不见踪;沙子漫地跑,沙丘比房高",这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盐池县的真实写照。
  曾经的盐池县是宁夏唯一的牧区县,全县75%的人口和耕地处在沙区,年均降水量220毫米左右,蒸发量却高达2100毫米,生态环境十分脆弱。干旱少雨、风大沙多是当时盐池自然气候的基本特征,群众深受风沙侵害之苦,不少人背井离乡。
  三北防护林、退耕还林、天然林保护、封山育林工程持续推进,如今的盐池林木保存面积达385万亩,全县200多万亩沙化土地全部披上绿装,100亩以上的明沙丘基本消除,林木覆盖度、植被覆盖度分别达31%和70%,年扬沙天气由10年前的54次减少到现在的9次,实现了"人进沙退"。
  盐池县历届政府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不动摇,牢固树立抓生态就是抓发展、抓治沙就是抓生存的理念,持续推进生态建设,探索出"北治沙、中治水、南治土"的总体思路,形成草原禁牧与舍饲养殖、封沙育林与退牧还草、生物固沙与工程固沙、防沙治沙与沙产业开发、移民搬迁与迁出地生态恢复的"五个结合"治沙模式。2011年,盐池县规划实施了绿色沙海、绿色乡镇、绿色村庄、绿色通道、绿色屏障"五绿"工程。2015年,出台《盐池县林业发展"十三五"规划》,提出建设"一圈一带三区多点"的生态安全格局,着力构筑森林生态、林业产业、林业科技推广、森林资源保护四大体系,重点实施防沙治沙、新一轮退耕还林、产业提升等十大工程,力争实现林业现代化、生态文明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目标。
  盐池生态建设取得的成效,彰显了老区儿女数十年抗击沙害、顽强植绿,众志成城、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。
  "十二五"期间,盐池县防沙治沙投工投劳20余万人次,投入资金3.2亿元,治理面积50余万亩,建成防沙治沙综合治理示范区12个。在生态脆弱区,先封育后治理,先灌草后改造;在重要节点和有水区域,一次规划,分期实施,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。在县城周围,建成城东草原封育区、城西农田防护区、城南生态景观区、城北生态防护区等精品绿化工程,初步形成了环城10公里生态圈。在乡镇村庄,以移民新村、美丽村庄、道路造林绿化为重点,初步建成骨干公路绿色长廊和一批生态村,有效改善了乡村人居环境。在重点区域,采取"先固再治"的技术措施,加大境内连片明沙带治理力度,在沙区初步建成集水土保持、防风固沙、农田防护为一体的生态防护林体系。坚持推行政府采购苗木和重点工程营林承包机制,动员造林专业队、绿化公司根据作业设计参与生态工程建设,承担苗木栽植和后期管护任务,根据建设成效分期付款,提高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。以流沙地上扎麦草方格固沙为基础,利用雨季天然降水,在固定的格内点播花棒、杨柴等耐旱沙生灌木,并适地选栽柠条、沙柳等苗木,夏、秋两季重复补植补播,结合禁牧封育,力促自然恢复,形成了跨区域、跨地界治理,全境覆盖、乔灌草相互搭配的生态治理模式。全县涌现出将"一棵树"变为沙海绿洲的全国劳模白春兰、带领全村战胜沙害的刘记窑头村老支书刘占有、盐池治沙十八勇士等一批先进典型。
  盐池县以沙漠化土地综合治理为契机,做好生态环境保护、治理、开发三篇文章,每年为农民创收超过3亿元。在盐池县沙地治理示范区的沙泉湾,一大片沙地被开垦成了实验田,田里蔬菜硕果累累。
  通过治沙造林、退耕还林、封山禁牧,盐池实现了人进沙退、生态逆转,实现了从"沙漠县城"到全国防沙治沙先进县、"国家园林县城"的美丽转身。

信息来源:mobile38365365管理员 | 责任编辑:mobile38365365管理员